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质量——我院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专题会
为扎实推进我院教学工作及“金课”建设。11月9日下午,我院在人文楼召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炎欣教授,各系、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校本特色‘金课’建设”为主题,刘炎欣副院长首先就本学期的教学与教研工作提出了“立足常规、逐步创新、稳步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随后各系教师做经验交流与思路分享。
01
经验交流·思路分享·协同共进
学前教育系教师刘舒吟以钢琴技能课为例,分享她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学校办学特色融入课程内容,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协助课程开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超星平台辅助教学。课前拍摄教学视频留存发布于超星平台,并要求学生拍摄弹奏作业上传。近一年来,共发布教学视频144条,学生平均观看时长433.7分钟,共批改学生作业视频约5300条,构建出线上线下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为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做好基础。
小学教育系教师马小芳从“金课”内涵及标准、“金课”的类型、如何打造“金课”三个方面做了分享。她提出要活化教学,打造有效课堂。认知活动参与,激活学生高阶思维,不要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培养未来的人才。要借助工具,为课堂服务,让新的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从而打造高质量课堂。
公共体育教研室教师林羽姗从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的区别引入主题,从课程发展、教学理念、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体育核心素养等方面做了分享,并提出体育专业实践课程在申报“金课”中遇到的问题。
汉语言教研室教师李舒琼提出公共课在打造“金课”面临的困难。并分享她在课堂中鼓励式的教学方式,用小卡片或其他方式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立志“杜绝水课”将大学语文课上成学生都想上的公共课。
02
明确方向·提升质量·持续推进
最后,刘炎欣副院长总结发言,就教学工作推进及怎么打造“金课”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要树立“金课”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通过“金课”建设,进一步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
二是在“金课”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校“外+”“信息技术+”的办学特色,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模式、方法创新;
三是通过“金课”建设,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