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我院领导及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1月15日晚上和1月16日上午,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曾令超院长主持。
教师们结合调研中所学所看所悟,紧密联系思政课程教学,寻找融合点,在此次集备会上积极分享自己的调研收获,就朱子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桂峰村家训家风、沙县小吃与乡村振兴等调研内容如何融入教学内容、搭建互动设计等关键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各教研室相互启发,彼此借鉴,共同推动此次调研成果落地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体备课以哲学板块为突破点,紧抓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立足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社会大课堂,将原理讲透彻、讲通俗,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集体备课会上,教师们表示此次实地调研大大充实了教学案例库,在追寻总书记足迹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指导意义、理论品格、思想方法。例如,用好朱子文化,讲好文化强国建设篇章,以“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典型案例,讲明乡村振兴的科学道路等等,这些鲜活案例均有利于带领学生在现实案例领悟思想伟力,进一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理论课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备课会则聚焦价值观与道德篇章,从融入角度、方法与路径等方面研究朱子文化如何更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践履当中,同时一致认为要在备课阶段让实践课堂更好反哺主课堂,吸引更多师生共同走到田间地头去。
在《形势与政策》的集体备课会上,教师们紧密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深入探讨了创新授课方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灌注社会生气、敏锐反映时代精神,要把广阔的社会、生动的实践“请进来”,不断更新和丰富思政课育人的时空场域。

最后,曾令超院长以“一精”“二活”“三结合”再次明确今后教学改革方向与抓手。一“精”即要以精讲管用替代“大满贯”;坚持“授人以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二“活”意在凝练升华以往有益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景“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三“结合”则强调要立足“大思政课”,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将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融入具体教学,不断提升和拓展思政课的深度与广度。
本次集备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落实了此次调研成果,为调研组一众教师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教师们一致表示要用好寒假时间,做好科研与备课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教学准备开启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