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礼仪》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努力打造“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良性共生、同频共振的育人新格局。
近期,本中心将通过“每日一课”公众号专栏,陆续推送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交流经验做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塑造课堂自信品格,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外事礼仪
授课教师:陈钦
授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生)、英语、翻译等专业学生
使用教材:《外事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也是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和国际商贸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平台的拓展课程。课程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生)、英语、翻译等专业,培养学生在外事场合和经贸领域中能灵活运用跨文化交际的礼仪规范,提升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礼仪风采。
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紧贴党中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的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面向国际商贸产业链,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商贸技能和礼仪素养的“商贸+外语+礼仪”应用型的国际经贸人才方面,本课程对学生技能提升和礼仪素质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一)独创“三礼”思政教育理念
“外事礼仪”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独创了“三礼”教育理念,即课程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外事故事和提升国际商贸礼仪素养”为主线,通过线上学习中国传统及现代礼仪知识,挖掘礼仪之“根”;线下讲好中国外事故事,树立文化自信,析出礼仪之“髓”;通过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国际商贸礼仪规范学习与实践,弘扬礼仪之“魅”,创建“以礼析髓、以礼筑魂、以礼塑形”的“三礼”教育理念,打造有文化有深度有温度的“外事礼仪”课堂。
(二)构建“四纵四横五融合”的思政育人模式
“外事礼仪”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形成了“四纵四横四融合”的思政育人模式。“四纵”指的是课程思政的四大元素,即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创新合作精神。“四横”指的是课程思政的四大渠道,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礼仪与时政前沿相结合。“五融合”指的是每次课程内容创建五融合模块一体化设计,即寻找礼仪之“根”、传诵礼仪经典、引导礼仪思辩、讲好礼仪故事、引领礼仪美育。通过“四纵四横五融合”模式,结合时下最新动态,让学生在多方面多渠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的同时结合时代潮流,感受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感受思政气息。
(三)“点线面”的课程设计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首先,“外事礼仪”课程在优化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改革过程中从最初的一个“目标-思政”点,发展到由多个“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再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面的“思政面”,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礼仪融为一体。整合价值模块,进行知识模块重构,延伸广度,解读深度,挖掘德育的内涵。
其次,从传统课程的教与学的一个环境,发展到线上线下教与学的两个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式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吸收,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四)五大特色礼仪模块贯穿课程内容
课程在思政改革中,结合礼仪知识创建“五大特色礼仪模块”。第一,寻找礼仪之“根”。每个礼仪知识点都找到其“根”,即在古代文献或经典中的记载,让礼仪知识有深度有文化。例如:仪态礼仪,早在《弟子规》“瑾”中就有提及“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第二,传诵礼仪经典。例如: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出自《左传》)。第三,引导礼仪思辩。结合中西礼仪文化的对比,介绍不同的礼仪文化背景,选择不同的案例来诠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家国情怀以及国际视野。例如,在讲授座次礼仪时,提出四原则:中外有别、外外有别、场合有别,今古有别,引发学生辩证思考礼仪问题。第四,讲好礼仪故事。以讲故事和案例分享的形成展示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故事和中国风采。例如:周恩来总理“再急的事也不能忽视外交礼仪”。习近平主席“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礼仪关乎人格,关乎国格”。第五,引领礼仪美育。以打造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引领的礼仪美育课堂。例如,在“外事人员形象礼仪”学习中,通过“TOPR”原则,学会自己在不同外事、商务等场合搭配合适的着装。让礼仪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让礼仪成为每位学生的终身行为和习惯。
四
教学效果
本课程为国家线上线下一流金课、省级混合式一流金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点课程。主讲教师曾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教学比赛一等奖。经过多轮实践,本课程的实践成效立足本校,从校内辐射到国内外,从行业组织到相关企业,得到了广泛关注、认可和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学生受益面大、受益程度深,毕业学生获社会高度认可本课程率先在校内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涉外专业中开设,继而辅射到全校,在最近一个学期学生的评教总分为97.11,位列学校前列。学生在国际商务谈判比赛和礼仪知识竞赛等比赛、毕业生在面试和涉外经贸工作中都表现出较高的礼仪素养,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二)教师团队潜心教学改革,成效突显,喜获硕果本课程自2016年开课以来,教师团队经过多轮实践改革,近些年喜获多项教科研成果。

(三)教学的示范性、辐射力和引领性强,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教学改革成效曾得到地方媒体福建经济频道《海峡视点》节目的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课程还推广到大学等五所省内外兄弟院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在推广中也得到了云顶4008集团手机登录网站的合作院校美国阿兰特国际大学等海外院校的关注和认可。
(四)教学成效获得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省对外经济贸易学会、省礼仪协会、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推广到涉外企事业单位,已纳入20多家企业的培训项目,教学团队作为企业培训的专家讲师团,先后开展了百余场相关礼仪培训,得到了单位的广泛好评,开启课程思政改革从学校到社会的检验之路,开创了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持续提升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五
教学反思
“外事礼仪”课程最大的难点不是礼仪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学生的价值塑造、礼仪思维的构建和礼仪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知行合一”。所以课程团队秉承“三礼”思政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不断深化智慧教学改革,注重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用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教育并感染学生,践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身作则,敬业爱生”。
六
课程具体案例





